345、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大汉:从封狼居胥到千古一帝》


    第(2/3)页

    “工部人力匮乏,治理黄河难度很大,顾孤特在民间招揽一名人才辅助工部,诸卿以为如何?”

    卫宁说话很有水平,他没说你工部治理黄河并不精通,给足了工部的面子,这话说出来便让人如沐春风,也是卫宁高情商的体现,汉武帝在一旁暗暗点头。

    这小子现在说话的水平越来越高了,之前饱受诟病的说话直接,现在也改了好多,如此年纪能做到如此,实在难能可贵啊!

    最恐怖的是,卫宁还年轻,还有无限的成长空间。

    三省六部都以为卫宁是找了一名人才辅佐工部官员来治理黄河,自然没有太多反对意见。

    不过当卫宁说要给贾让直接封官的时候,三高官官开始反对了。

    “殿下,人无规矩不成方圆,国无规矩则会失去威严。”

    “大汉的每一个官吏都需科考而定,若殿下私下授官,那科举制岂非名存实亡?”

    “如此科举还有什么意义,依旧以察举制度为主便是,吾等何须如此劳心劳力的厘定科举取仕制度?”

    卫宁:“……”

    汉武帝似笑非笑的盯着卫宁,想听一听卫宁怎么辩驳。

    卫宁整理了一下思绪,问三省六部长官道:“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百里奚举于市,孙叔敖举于海……民间明明有如此才能之人,我们便看着不用,岂非国家之损失?”

    “既是人才,何不科考证明自己?”

    卫宁:“黄河之患耽误不得。”

    “工部可抽人去治理。”

    卫宁心道你们为何不问问对方有什么才能,怎么治理黄河?

    为什么就要抓着制度不放手?

    他第一次感受到无奈,以前他不理解后世皇帝说的什么祖宗成法不可忤逆,现在他卫宁好像也开辟了一种祖宗成法,给自己也上了一道科举制度的枷锁。

    本来科举制度是为了让统治者招揽来更多忠君爱国的人员替皇帝办事,有效的防止民间思想泛滥乃至造反的情况。

    现在弊端已经初现,弊端之处不在于科考,而是在于他自己定下的规则和制度,百官得到一部分权力后,会制约住了皇权。

    给百官分权自然可以避免皇帝做出各种错误的决策,群策群力自然比一人的决策要好很多。

    但问题是,无论是汉武帝还是他卫宁,都不会泛泛之辈,也都非平庸之人,如此一来制度就限制了他们的发挥。

    卫宁现在哑口无言,他发现好像根本无法击垮三省六部的防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