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它很普通,但又并不普通。 说它普通,是因为它与其余制式飞船一模一样,性能指标、外形、核心参数等都相同。说它不普通,则是因为它是陈岳在木星系统之外造出的第一艘飞船。 年产制式飞船高达5000艘的火星造船厂已经竣工。从今天开始,平均每天便会有13艘飞船从这里下线,扬帆起航。 整个木星系统的资源潜力,才仅仅能支撑一条年产1000艘飞船的生产线而已。而在火星上,陈岳造的第一座飞船工厂便能年产5000艘。 真正的大行星的体量便是如此巨大,根本不是卫星能比的。 为了支撑这座庞大的飞船工厂,陈岳足足造出了数万座上游工厂与矿产中心。单单核聚变电站,就造了100多座。 伴随着火星大开发的进行,另一个最明显的变化,便是木星系统这里,工厂的数量开始逐渐减少,大型科研中心的数量则快速提升。 突破了木星系统的桎梏,有了来自火星的资源支撑,哪怕造再多科研中心,陈岳也能顶得住。 科研中心越多,陈岳的科技进展便越快。这便是开发火星所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 时间慢慢的流逝着,渐渐的,陈岳的工业力量几乎将整颗火星覆盖,更远处,水星、金星也开始了初步的开发。木星系统这里,大型科研中心的数量则从5000座直线提升到了一万六千余座。 陈岳手中所掌握的核聚变运输船的数量,也终于达到了十万艘。 这几乎是当前阶段下陈岳所能掌控的上限了。再多,他就操作不了了。 十万艘飞船日夜在太阳系内穿行不休。 这个时候,陈岳感觉,自己研发军事技术的时机终于成熟。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