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朱启眉头一皱,说到: “嗨,我问的不是什么称颂不称颂的事情,我问的是这辽阳的百姓是否吃得饱,穿得暖,有没有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之人啊?” 刘伯温笑着说起自己在外面所见: “回殿下,辽阳的百姓, 虽不能说完全吃得饱,穿得暖,但这战乱之后,大部分人,都还是活得下去的。 即便是那些流浪于街头之人,我军也已经安排他们,去做了一些苦力活,卖些力气换些吃食还是可以的。” 朱启点了点头,这些安排看来都已经落到实际上了。 刘伯温又说到: “殿下爱民如子之心,老夫佩服至极。 我大明有殿下,实乃我大明之幸。” 朱启抬了抬手,说到: “快别给我戴高帽子了,我既然是辽王,以后也要就藩辽地。 往后下半辈子没准就住在辽阳了,以后还得靠辽阳的老百姓们生活吃饭。 现在让他们好过些,以后我才好过些啊。 跟爱民如子什么的谈不上,互利互惠,互利互惠。” 刘伯温一愣,问道: “殿下,靠的辽阳百姓吃饭?” 朱启手一摊,说到: “我以后就藩辽地,每月可不能从内务府继续领钱了。 这辽阳就是我的采邑, 吃穿用度,都要靠辽地的百姓养活了。 这辽阳百姓交的税,可不就是我以后的生活来源了,他们不是我的衣食父母又是什么呢?” 刘伯温还是头一次听到这种说法,以往都说当地的知县知府是父母官,辽王殿下,反倒是称呼起百姓为衣食父母了。 他不禁感慨说到: “殿下真有古之唐太宗的风范啊,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这个道理啊。” 朱启听着刘伯温夸赞的话,也是有点不好意思起来,但他说的也确实是实话啊。 这明朝洪武年间,最大的特点就是塞王。 所谓塞王,其实就是类似周朝时候的天子与诸侯的分封制度,效仿春秋战国诸雄侵夺夷狄土地,实行“诸王靖边”的策略。 所谓“诸王靖边”,就是给秦、晋、赵、齐、燕、辽等十三个塞王, 以极大的自主权。 这些塞王不仅拥有自己专门的卫所军队,在财务上, 还有流官统计收入, 但这些收入,大部分都会交给这些塞王。 有兵有钱,这些塞王的任务也不是在领地内享受的。 他们的任务,是侵夺游牧土地! 周朝刚开始的时候,即便算上天子加上诸侯的领地,也仅仅只是在黄河流域附近。 而经过数百年按的发展,领土扩大了数倍有余,靠的就是那些诸侯们不断的扩充领土。 朱元璋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要让十三塞王,主动打出去。 每年都会让这些塞王们,出去围猎,所谓围猎,就是去抢游牧的地盘。 朱启是辽王,也是塞王之一,以后肯定也要走上这样武德充沛的道路。 尤其还是辽地这种地方,说实话,光是想一想就觉得有点头疼绝望。 不过该做的准备工作还是要做的。 刘伯温那边汇报结束以后,又开始说起了战事的事情,分析了起来: “此时我军已经占据了辽西与辽东,与元军分辽河对峙。 陛下的目的已经达成,想必很快就会安排专人来处理辽东防务之事。 说不定很快就会有人过来接替殿下的职务,殿下被召回应天府后,应该要不了多久,就会就藩辽地。” 刘伯温所说的事情,朱启也想过。 之前没有就藩,那是因为封底没打回来,还在北元手里。 如今辽西辽东已入了明军之手,怕是自己就藩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毕竟自己,都已经二十岁了啊。 洪武年的塞王,哪个不是二十岁的时候,驰骋草原沙漠的啊? ……………………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