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乞巧节的邀请-《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


    第(2/3)页

    成都的父老乡亲们,自然也会有盛大的庆祝活动。

    他们此番就是希望能够邀请辽王殿下,出席并且参加活动来的。

    朱启一听,才想起来,没几天就要七夕节了啊!

    可惜,来到大明之后,每一年的七夕节,自己都在外奔波,根本就没有时间和机会,好好陪伴徐妙云。

    对于老百姓们的邀请,朱启自然是不会拒绝,并未多想,爽快答应了下来。

    很快,便到了七夕节这一天……

    ——————

    七夕节自然是不用多说,牛郎织女的故事那真是多个版本,看得人身心俱疲。

    话说七夕节这一天,百姓们会祭祀月亮,而其中最重要的活动,便是大办拜织女会。

    也只有这一天,那些未出阁的姑娘们,才能够相约好友,前呼后拥的出来好好玩耍,约定好一家过去,俗称拜织女会。

    而成都百姓们,也有公共的拜织女会,就在富春坊中。

    有搭建起来的唱戏台子,有遍布整条大街的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叫卖的商贩。

    当然更多的,还是那些穿着花花绿绿的姑娘们,东瞧瞧西看看。

    不过郎才女貌一见钟情这样的爱情故事,在这一天其实是不多的。

    更多的是早已经情投意合的男男女女女们,偷偷出来约会,亦或者是趁着这样的机会,去对方家里表明来意。

    当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还是当下社会的主流,自由恋爱那都是非主流了。

    所以这一天,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那都是出来赶个热闹的。

    真想着出来找真命天子,如意郎君的姑娘,那大概是不会存在的吧。

    朱启身为辽王殿下,又是此番拜织女会的重量级嘉宾,自然是早早的就开始在成都城的范围之中开始宣传了起来。

    老百姓们一听说辽王殿下要来参加拜织女会,一个个的也是颇为兴奋。

    有些刚去过应天府的,这时候又开始说起辽王殿下的传说故事。

    大部分的传说,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辽王殿下智斗外邦使臣,促成李祺和临安公主婚事的传奇故事啊。

    一下子一群人听得津津有味,听完了还去跟别人说,瞬间就传开了。

    就连辽王殿下月老下凡的消息也都有了。

    一些还没结婚的单身狗,立马就想着明天开始给辽王殿下烧高香。

    至于说老百姓们怎么知道这么多,那当然是因为,古代也有报纸啊!

    毕竟这官府衙门看的有邸报,民间看的也有民报,小报啊。

    说起新闻行业,可不要以为中国古代的新闻行业不发达。

    先前就说了,儒生士子们,是掌握着社会主流的舆论宣传的。

    而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口口相传,更多的,还是那些私下流传的——报纸!

    没错,就是报纸。

    自西汉开始,中国就有最早的报纸,邸报。

    这邸报大多是给官员看的。

    伴随着印刷业的不断发展,邸报也在不断的发展。

    到了唐朝就有专门的送报员了。

    他们投递报纸的时候,骑着系着铃铛的快马,听到声响的行人都得让路。

    而到了宋朝时候,在这个军事拉胯,但经济和文化空前繁荣的朝代,新闻媒体行业自然也是迅猛发展。

    除了邸报之外,还出现了民报,小报之类的报纸。

    当然,可不要以为宋朝对信息的审查就很宽松了。

    因为当时宋,辽,金,夏等国家,时不时的就打仗,整个东亚那都是乱成了一锅粥。

    各国都有无数的间谍,密探,这无论是有关于粮草还是军务的消息,自然都不能随意传播的。

    而像是水、旱、蝗灾以及地震、日蚀等自然灾害、异常天象,通通不能报道,因为这会让人以为,皇帝暴虐,有失德行,被上天惩罚了。

    这样的消息传播出来,对皇帝的威信可是大大不妙。

    还有一些皇帝的家事秘闻,比如这个妃子流产了,那个太监跟宫女对食啊,在皇后娘娘寝宫发现了角先生啊等等。

    不用想的就知道,肯定不能随便传播了。

    这一来二去的,这个不给传,那个不给传,感觉是不是报纸上一片空白了啊?

    没错,当时的邸报,确实是一片空白差不多了。

    不过老百姓们对信息的需求可是很迫切的。

    尤其是战争的信息。

    那个时候年年征战,动不动就打架,老百姓们那真是跑都没地方跑了。

    总要知道哪里打仗,逃难的时候要避开吧。

    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那就有产品了。

    于是民报和小报,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孕育而生。

    大到皇帝的谕旨诏令,朝廷大臣的奏议,台谏,边疆战事,小到某个官员被皇帝召见,某人被罢官,某人升官这样的朝廷动态,小报上都能找到,而且很多信息是邸报不能报道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