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孙山拿出一份小报,递给郑童生,骄傲地说:“夫子,这是京城的小报,你看一看,我们郑氏学堂上小报了,全京城的百姓都知道黄阳县郑家村,有一间乡村私塾叫郑氏学堂,里面有一个兢兢业业的郑夫子。” 虽然孙山说话略显浮夸,但不夸一夸,别人怎么会开心呢。 郑童生眼睛睁得大大,急切地问:“在哪里,让我看一看?” 孙山指着“郑氏私塾”四个字,给郑童生和郑弘文讲述什么是《京城小报》。 当然不仅《京城小报》有出现郑氏学堂,其他小报也有。 孙山一一圈起来,让郑童生看。 桂哥儿乐呵呵地说:“夫子,郑氏学堂在京城人人都知道了,可出名了。大家都知道里面有个姓郑的夫子。” 郑童生颤抖着双手,摸着“郑氏私塾”这四个字,想不到他开的小小学堂,竟然传到京城了。 郑童生激动地说:“好,好,好。” 郑弘文看到郑氏学堂出现在小报上,虽然短短几个字,但已经让人非常激动了。 感动地说:“阿爷,想不到我们家的学堂也广为人知,真的太荣幸了。” 孙山笑着说:“夫子,这份小报就留在学堂。” 顿了顿,继续说:“这次我还整理了一些卷子,印刷了出来,也给你留一份。不管有没有用,总归有比没有好。” 郑童生猛然地一抬头,看到一叠的卷子,轻轻地摸了摸,感动地说:“阿山,谢谢你。” 孙山摇了摇:“能为学堂做点事,我很高兴,希望学堂能有更多的学子走出来,能考取功名。”